当前位置: > 书法教材 > 综合 > 大学书法 >《大学书法》 第 10 章 篆刻技法

秦汉印临摹 篆刻临摹

时间:2016-07-25

第6节 秦汉印临摹 篆刻临摹

?  

  古今篆刻家,皆从临摹人手学习刻印。临摹,又须从秦汉印开始,所谓“印宗秦汉”。相传明代朱简曾临汉印三千余方,然后能进退自如,游刃有余。
  篆刻的临摹也包括摹和临,似乎与书法一样。但由于篆刻包括篆与刻两道工序 【书法字典www.shufaai.com】,从前面所讲的“印稿上石”法可知,它实际上有摹写、摹刻、临写、临刻四种形式。
  用复印法将范印印稿上石,然后依据石上墨痕,准确地刻去空白处,留下黑墨处,即为摹刻。这种方法,可以说是只练刀不练笔。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大量的刀法练习。若能适当留意笔法、字法等,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入门之法。
  一般说的摹印,应当包括摹写和摹刻。摹写用“双钩廓填”法,即先将范印印蜕上覆以透明或半透明纸,然后用锋颖极锐的小毛笔蘸浓墨,将印文双钩出来,冉将轮廓之内(对于朱文印)或轮廓之外(对于白文印)的部分填满。当然,钩白文印,须落墨于印文笔画之外,钩朱文印则落墨紧贴笔画线条之内。钩线须十分谨慎,务求准确,以免失去原印精神。对于线条较细的朱文印,宜采用“影写”的方法,即尽可能一笔摹写出一个线条,而不是双钩成线。这种方法,更利于关注线的提按顿挫、方圆曲直等变化,体现笔力。影写线条宁缺毋过,不足之处可用笔尖逐处细心填补,斑驳漫漶之处,亦以此法修填。
  临印,包括临写印稿和直接临刻两种方法。对临印稿,比影写难度更大,须要既把握布局、结字的位置关系,又保证线条的韵味、质感。通常须将范印印蜕先行赏析,掌握其风格意趣特点,对章法、字法、笔法作深入的理解,然后提笔临写。临写印稿,可原大。也可放大。又分二法:一种是临写在纸上,再用水印法渡稿到印石上;另一法是直接反临到印石上。
  临印还可分为实临和意临两类。前者力求逼似原作,以惟妙惟肖为目标;后者掺入己意,或掺入别家方法、意趣。前者用于理解地模仿此家;后者意在立足此家又不被此家束缚。
  直接临刻是最难的,过去被称为“刀书”。若有原印,最宜临刻。不只将印面效果临出来,而且可以逐刀推敲,掌握所学某家的用刀特点。临刻有时不拘泥于位置关系.而是求整体精神面貌。
  摹刻中,印稿上石有时不十分清楚,在刻石时也须时时对照原稿而落刀、行刀。所以说摹印巾也常包含临印的成分。有些初学者一俟印稿渡毕,便将它丢弃,或搁置一旁,是很不好的。其实摹临结合.最有利领悟细节和原作精神。
  1.秦汉印临摹
  学习印章须自秦汉印人手,好处有三:一是从一开始就接触正宗的篆法,二是把握稳健、浑厚、圆润的线条和相应的刀法,二=是形成朴实、大气的审美取向。
  秦代的官方文字是小篆,但秦诏版、权量的文字,与秦刻石相比显得较为方正。印章用的“摹印篆”,困须比较紧密地排布于方寸之问,也多以方代圆。但秦时尚未将线条完全屈曲盘回如汉印,作为小篆的变形,它还保留了不少小篆的结字痕迹。比如“印”字,还没有将末笔垂下的尾巴脱去。“上林郎池”中的“上”字、“池”字,都有自由的弧线。私印中“吕如”、“机交”都没有刻意将方格填满,自然地留朱,使布局显得生动。
  秦印多阴文凿刻,线条挺拔、流畅而瘦劲,起、收和转角处,往往圆润,处理得十分精到,了无轻佻浅薄之态,由此而钤出的封泥,同样显得精妙。正因为没有刻意地排紧排满,故能让线条像小篆那样保持粗细基本一致。掌握线条的刚柔曲直,是学习秦印的一个关键。
  汉印较之秦印,在布局上更趋饱满、充实。成熟后的汉印印式,多无边阑界格,印文直逼印边。印文字间、行间的空隙.往往也留得很少。汉印用“缪篆”,较“摹印篆”更趋于端方、密实。有不少汉印,十分讲求充实感,或将印文线条加粗,或者将线条作多层的盘回。官印中的“别部司马”、“广汉大将军章”,私印巾的“郭宪”、“王遂之印”,都属于这种基本不留朱的“满白文”印。
  汉印的线条,因结体的需要而趋于横平竖直,且将各种点画基本上转换为横和竖。大的圆弧线和长斜线几乎很少f出现。初学应细心体悟缪篆高度地取网为方、纳圆成方的规律。汉印亦多用于钤封泥,故印多阴义。除满白文外,大白文、细白文亦各有特点。玉印坚硬,多琢制,线条光洁。如“任疆”。
  (1)秦官印
  

 (1)秦官印

  (2)秦私印

?

(2)秦私印

  (3)汉官印

?

 (3)汉官印

  (4)汉私印

?

(4)汉私印

?

(4)汉私印

来评一下

相关章节

  • 第1章 概论
  • 第1节 关于大学书法
  • 第2节 书法篆刻的意义(1)
  • 第3节 书法篆刻的意义(2)
  • 第4节 怎样学好书法篆刻
  • 第2章 学书的准备
  • 第1节 字体、书体及范本的选择
  • 第2节 书法的工具、材料及其选择
  • 第3节 篆刻工具、材料及其选择
  • 第3章 规范汉字书写
  • 第1节 规范汉字书写
  • 第2节 汉字书写的规范
  • 第3节 提高日常书写水平
  • 第4章 毛笔字
  • 第1节 姿势
  • 第2节 运笔用锋法
  • 第3节 蘸墨舔笔法
  • 第4节 用墨法
  • 第5节 幅式
  • 第6节 字法
  • 第5章 钢笔字
  • 第1节 工具与材料
  • 第2节 姿势与执笔
  • 第3节 用笔
  • 第4节 结构(独体字)
  • 第5节 结构(合体字)
  • 第6节 选帖与临摹
  • 第6章 粉笔字
  • 第1节 工具与材料
  • 第2节 书写技法
  • 第3节 智永《真书千字文》临摹
  • 第4节 粉笔字的特殊技巧
  • 第7章 书法简史
  • 第1节 先秦奇珍:甲骨文与金文
  • 第2节 秦书的规范与标准:小篆
  • 第3节 两汉书法的灿烂:隶书及其他
  • 第4节 魏晋风流:二王帖学
  • 第5节 南帖北碑
  • 第6节 隋唐气象:唐楷与行草
  • 第7节 两宋意趣:宋四家行草
  • 第8节 元代复古思潮:赵孟頫书法
  • 第9节 明代“尚态”书法:吴门书派
  • 第10节 清代书法的中兴:碑学大兴
  • 第8章 书法技法
  • 第1节 临摹是学习书法篆刻技法最好的方法
  • 第2节 (楷书)楷书的概念及形态特征
  • 第3节 (楷书)唐褚遂良《大字阴符经》技法解析
  • 第4节 (篆书)篆书的概念及形态特征
  • 第5节 (篆书)秦《峄山碑》技法解析
  • 第6节 (篆书)秦《峄山碑》技法解析 结体
  • 第7节 (隶书)隶书的概念与种类
  • 第8节 (隶书)汉《乙瑛碑》技法解析
  • 第9节 (行书)行书的基本特征
  • 第10节 (行书)晋王羲之《兰亭序》技法解析
  • 第11节 (草书)草书的基本特征
  • 第12节 (草书)唐孙过庭《书谱》技法解析
  • 第9章 篆刻简史
  • 第1节 印章的起源
  • 第2节 战国玺印
  • 第3节 秦汉印章
  • 第4节 唐宋印章
  • 第5节 元代篆刻
  • 第6节 明清篆刻
  • 第7节 民国篆刻
  • 第10章 篆刻技法
  • 第1节 印章的类型
  • 第2节 篆刻的步骤
  • 第3节 字法 篆刻技法
  • 第4节 刀法 篆刻技法
  • 第5节 章法 篆刻技法
  • 第6节 秦汉印临摹 篆刻临摹
app手机验证自助领取彩金-短信特邀送88彩金网站-推荐官网